第3章 太后为难加入书架
“没有搞错,就是李家李梦仙!”秦公公一甩拂尘,指了指人群中的李梦仙。
“不行!这没道理啊,秦公公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,竟然让皇上做这种决定啊!你快告诉我,不然我这心都是煎熬的。”
秦公公看了看李江人,捂着嘴,小声开口。
“咱家也不知道,不过听闻是太子亲自去求的亲,多的就得问问皇上了,咱家只是奉命行事。”
“不行!小女还小,我还想多留几年,我得让皇上收回成命!”
虽知晓君主是明君,但李梦仙不想父亲和皇上顶撞,更不想再生事端,从人群里走出旋即跪在了地上。
“爹爹,我与太子两情相悦,今生今世非卿不嫁,还望父亲成全,莫要再生事端。”这回不止是李家人吃惊了,前来宣旨的人们也都惊掉了下巴。
看看李家千金平常柔柔弱弱,从不闹腾的模样,想不到手段如此厉害。还未及笄就把太子捏在手心了,不得了不得了。
“得嘞,这回破案了吧,李大人家中的围墙不太好啊,到处是窟窿眼,嘿嘿,那咱家先行一步了。”
李江人还没有从这个消息中解脱,噔噔噔的往后退。
“梦山,你是不是受了凉,怎么净说胡话,你何时与太子见过面!但你不用担心,我这就去找皇上,让他收回成命。”
李江人不想女儿沾染皇家因果,只希望李梦仙能够快乐的度过一生。
“爹爹,梦仙没有受凉,说的不是胡话,女儿和太子相识了五年,太子也做出了行动,还恳请父亲成全。”
成为太子妃,便能阻止楚国国破,阻止李家灭亡。
只要能保住现在的太平盛世,她义无反顾。
婚期定在一年后,李梦仙及笄之后的第二个月。
“梦仙,此次进宫一定要谨言慎行啊,这赐婚真不知是福是祸。”李梦仙的娘亲白氏显得非常担心,李江人是个纯臣,也不喜复杂的后院,李家人都不参与朝堂的勾心斗角。
白氏从小便只教导李梦仙如何做--个大家闺秀,那些后宫家宅的腌躜之事,自然也就没有告诉女儿。今日女儿被召进宫,这该如何是好。
“娘亲,你放心好了,女儿一定步步小心,不会招惹那些个宫中贵人的,皇后娘娘也只是想要看看儿媳妇。”
白氏为李梦仙系上最后一根衣带,低垂着头叹息一声。
“但愿吧。”
虽说白氏很担心,但李梦仙却不觉有何不妥,她早就不是曾经的那个人了。宫中的一切她心里都有数。
而正如李梦仙所料,进入宫殿以后,没有直接去到皇后宫中。突然来了个宫女截胡了她。
遵从太后懿旨,她得先去太后的宫里。
稍微回忆了前世的事情,这楚太后不是现在皇上的亲母妃。她的儿子早年因病而亡,现在的皇上是没了亲娘,被她提上来的。
但楚太后还有一一个孙子,早亡皇子留下来的遗腹子,也就是现在的安阳王爷。
前世这个安阳王爷,可是一手促成了千允和亲的事情。
按照楚子阳所说,千允毒杀了他,安阳王爷和太后在其中绝对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。
想着,李梦仙和那位女官来到了楚宁宫宫外。
“李家小姐,你在宫外跪着吧,奴婢这就去同传。”宫女语气生硬,十分无礼。
“那便有劳女官了。”
李梦仙心里冷笑,太后竟然用这么幼稚的方法去磋磨她,当太后作威作福这么些年,老糊涂了。
在女官面前老老实实跪下,但膝盖上是绑的厚厚棉垫,李梦仙双膝的压力还算轻松。
跪了许久,秋风有些凉,但好在早有准备,温度正好,脚下还有自带的垫子。
李梦仙在宫外都快舒服的睡着了。太后宫中的宫女时不时出来瞄一眼,但看到李梦仙还是精神抖擞的模样,神色不定的转头回去禀告。
“李家小姐,太后传唤你进去。”
终于沉不住气了,“是,臣女这就进去。”
见着李梦仙轻松起身,看着露出的厚重的棉垫,那个褐衣女官更是惊讶不已,难道是听到了什么风声?但今日太后传召只是临时起意,谁也不清楚才对。
想不到这李家小姐看上去与世无争,对宫中之事了解的如此清楚。
来到大殿,太后正坐于塌,半眯着眼睛审视李梦仙。虽已年过半百,却风韵犹存。
“臣女参见太后娘娘。”
“起身吧,外面跪了那么久,也该累了。”
“谢太后娘娘。”
站于殿中,李梦仙和太后淡笑对视。
“哀家当是什么国色天香,让太子心心念念,现在这么一看也不过如此。”嗤笑声在殿中响起,若是一般女子定然觉得羞愤。
可李梦仙是一般女子吗?
“太后娘娘说的是,不过身体肤帽均是爹娘给的,臣女没有办法改变,但臣女爹娘从小教导臣女,莫说人是,莫议人非,这长相莫是如此,可能太子喜欢的便是臣女懂礼数吧。”
话刚说完,太后即刻感觉到了李梦仙的指桑骂槐,拍案怒起。
“放肆!你是在说哀家不懂礼数吗!”
“太后娘娘赎罪,臣女并不是这个意思,臣女只是回答太后娘娘的问题,太子是为何喜欢臣女。”
说是赎罪,李梦仙却缓慢跪下,嘴角处是不屑的笑容。太后看着李梦仙嚣张模样,不怒反笑。
“呵,李梦仙你可真是个胆大的小东西,不过哀家不与你做一样,今日把你叫来不为别的,哀家念太子初次娶亲,诸多事宜还不懂,东宫后院无人,你二人婚期还有一年,而哀家外家的孙侄女正是待嫁的年岁,你让太子收了她,做个侧妃吧。”
果然不出所料,要往东宫塞人。
而太后想象中的李梦仙难看脸色却没有出现。
“太后娘娘外家的孙侄女啊,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,能有姐妹帮衬,是臣女的福气。”
“那就是你同意了?想不到你还颇为懂事啊。”
“太后娘娘,那您这话就说错了,臣女觉得是好事,那是臣女的事情,与太子何干?臣女同意却不是臣女娶亲,这怎么能放到一起说呢?而且说不定那妹妹并不想嫁与太子呢。”